文章分類Article
【法律實務解析】帳戶遭列警示名單,該如何處理與自保?/ 桃園詐欺訴訟律師 / 中壢詐欺訴訟律師
-
警示帳戶的法律意涵為何?
警示帳戶,是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《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》第3條第一項內容定義如下
第3條第一項:警示帳戶:指法院、檢察署或司法警察機關為偵辦刑事案件需要,通報銀行將存款帳戶列為警示者。
所以銀行帳戶被標示為警示帳戶,代表該帳戶可涉及洗錢、詐騙、詐欺等相關刑事案件,並且帳戶持有人可能會被視為案件的嫌疑人。當銀行接獲司法機關的通知後,會通知帳戶持有人並暫停警示帳戶的所有交易功能《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》第5條第2項
第5條第2項:存款帳戶經通報為警示帳戶者,應即通知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,並暫停該帳戶全部交易功能,匯入款項逕以退匯方式退回匯款行。
-
常見列為警示帳戶的情況
帳戶被通報為警示帳戶,常見情形如下:
1. 帳戶遭他人冒用或盜用以收受不法資金
2. 帳戶持有人因短期資金需求,出借或出租帳戶(違反金融秩序)
3. 帳戶涉及可疑交易或警方調查之詐騙案件,處於偵查階段
4. 系統自動偵測異常交易模式,如短時間內高頻大量匯款
-
當事人可能面臨之法律風險與影響
1. 資金凍結:銀行依內部程序凍結帳戶並暫停所有交易功能(提款、轉帳與網銀功能通通不能使用)
2. 新帳戶開立受限:多家金融機構間資訊聯防,影響日後開戶、信用卡或貸款申請
3. 被列為刑案涉案人或證人:若帳戶涉案,警方可能傳喚說明資金來源與流向
3. 民事賠償風險:若被害人提起民事求償,帳戶持有人可能須證明未涉不法使用
-
收到帳戶異常或警示通知時,應如何應對?
第一步,保持冷靜,不要驚慌。
第二步,立即採取以下行動:
1.立即與帳戶所屬銀行聯繫
確認帳戶異常原因、是否遭主管機關或司法機關通報,並確認通報單位。
2.確認是否涉及刑案,主動與警方或調查單位聯繫
若帳戶因涉及特定刑案遭警方通報,建議主動與轄區警方聯繫了解案件狀況,並視情況安排筆錄答辯。
3.蒐集證據並陳述說明
準備交易對話紀錄、轉帳截圖、資金來源證明等資料,主動說明帳戶用途與資金流向;如屬被害或帳戶遭冒用,可準備相關證明資料,申請解除警示。
4.諮詢專業律師協助介入
若帳戶遭不當凍結或你本身也是詐騙案件的被害人,請盡早尋求法律協助,透過律師協助與銀行、警方溝通,釐清事實並爭取解除帳戶警示與資金解凍。
-
律師小叮嚀:切勿出租、借用銀行帳戶
實務中常見民眾可能因朋友拜託或因輕忽風險,將個人帳戶出借給他人收款,然而,這樣的行為在法律上可能構成「幫助詐欺罪」《刑法》第339條*註1 、「洗錢罪」洗錢防制法第14條法定刑期為7年以下有期徒刑,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,後果相當嚴重。
政府為了嚴懲詐欺犯罪,已完成「打詐新四法」立法,包括新制定的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、修訂的「刑事訴訟法」(科技偵查法制化)、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」及「洗錢防制法」,不僅強化各相關機關的防詐措施,更加重詐欺犯的刑責。
一旦帳戶被用於詐騙,帳戶持有人可能遭受連帶追訴,還可能依幫助詐欺罪被起訴,依《刑法》第339條、刑法第339之4*註2「幫助詐欺罪」被起訴,最重可處一年以上、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並得併科新台幣一百萬元罰金。
請特別注意:銀行帳戶卡片、網綠銀行帳號密碼,屬個人金融身份憑證,不得隨意交由他人操作或收款。任何形式的帳戶買賣、出租、出借,不僅違法,也可能同時面臨刑事與民事責任。
-
常見法律問題解析
Q1:帳戶被警示是否代表我涉案或有罪?
不代表即為犯罪嫌疑人,但實務上往往會被警方列為案件關係人(證人、被告皆有可能),因此需主動澄清與舉證以免後續遭受更多限制。
Q2:警示帳戶多久可以解除?
解除時間依案件進度、調查結果與帳戶持有人配合度而異。若確認帳戶無涉不法排除嫌疑,警方可發函通知銀行解除警示,銀行依程序處理,時間從數日到數週不等。
Q3:警示帳戶可以提領現金嗎?
當帳戶被列為警示帳戶後,暫停所有交易功能如存款、提款和轉帳都會不能使用。
Q4:可否對銀行或主管機關請求賠償?
如能證明銀行處理程序明顯違法或怠忽職責致權益受損,則可討論是否構成侵權或公法上損害賠償。但實務上多屬合法行使金融監理職權,請循正常救濟程序辦理。
-
結語:帳戶被警示並非定罪,積極應對才是關鍵
警示帳戶制度雖為金融監理與刑事偵查的重要工具,惟對民眾而言,若未及時處理,恐衍生信用風險與訴訟成本。因此,當接獲相關通知時,請不要慌張保持冷靜、立即聯繫銀行與警方、並尋求律師協助,透過正當程序釐清事實,以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不當侵害。
假如您或親友面臨帳戶異常、涉入警示或刑案調查,請留言或私訊,鄭律師將以專業、誠信與同理心提供您最完善的諮詢服務與後續協助。
⚠️提供 #24小時委任律師相關問題
(聯絡電話:0988-429-178)
參考法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