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法學文章
家庭暴力事件中,保護令是法律提供的重要防護措施。 但在實務上,常見的狀況包括: • 法院駁回申請,該如何救濟? • 加害人違反保護令,該怎麼辦?
近年來家暴案件頻傳,許多人誤以為「家暴」僅限於肢體暴力。事實上,《家庭暴力防治法》所稱的家庭暴力,除了身體暴力,也包括精神暴力與經濟控制。這些「看不見的傷害」,往往更難察覺、更難舉證,卻對被害人造成長
延續上一篇的案例,D 先生因父親表示房子要留給小弟,被要求簽下「拋棄繼承書」。 這類情況在實務上非常常見,很多人在不了解權益的情況下,就輕易簽下放棄繼承的文件,可能造成日後權益受損。
前陣子有位D先生走進我們律所,眼神裡滿是委屈與困惑。 他說:「爸爸過世前說,房子想要留給小弟,叫我們其他人去簽拋棄繼承,我那時候沒簽,可是也很掙扎。因為這些年一直是我照顧爸爸,為什麼房子卻不是留給我?
當事人K小姐氣憤又委屈地走進律所對律師說:「律師,我弟叫我把父親帳戶的錢還出來,否則要告我侵占,這該怎麼辦?」
當事人來詢問:「律師,我被我男友/先生打了,該怎麼辦?」、「律師,我先生一直冷暴力我,我受不了了該怎麼辦?」、「律師,我帶小孩回去她的家人突然衝上來毆打我,該怎麼辦?」
從定義、法律差異到「從屬性」一次搞懂! 在接案、斜槓盛行的時代,許多人簽下一份「承攬契約」就以為自己只是外包合作關係,但你真的清楚「承攬」與「僱傭」的差別嗎?
你是否也曾有類似經驗?房子好不容易裝潢完工,卻接連出現排水不良、油漆剝落、尺寸誤差等問題——更讓人為難的是,對方還是「熟人介紹」,既難開口,又不好追究。
交友軟體已成為現代人認識新朋友的方式之一,但背後潛藏的法律風險卻不容小覷。一不小心,可能捲入「妨害配偶權」官司,甚至成為「仙人跳」的受害者!
生活中,難免有借錢給朋友、家人或客戶的情況。即使手中握有借據或本票,讓人感覺安心,但當對方「既不還錢、又名下沒財產」時,您還能怎麼辦? 這時律師會建議債權人向法院聲請「債權憑證」。
有人說,人生最容易撕破臉的時刻,就是辦完白事後談遺產的那一刻。 這句話很寫實,也正是為什麼我們律師在處理繼承案件時,總是建議: 「了解應繼分與特留分,能讓你依法捍衛權益,也能提前預防日後
最近有位民眾到事務所來求助,他說自己只是幫朋友「收個款」,沒想到銀行帳戶被凍結、還接到警方通知,說他牽涉進詐騙案,可能成為詐欺共犯!他一臉錯愕地說:「我什麼都不知道啊!只是一時好心幫朋友處理金流,為什